在美股面临高风险的跑赢背景下,A股正在努力实现自我突破。民生美股自下半年以来,证券上证指数的去脉表现超过了美股标普500指数,12个月累计超额收益已超出15%,跑赢创下2015年以来的民生美股新高。在当前宏观环境中,证券谈论美股时多提及“政策”和“风险”,去脉而A股则聚焦于“空间”和“规划”,跑赢反映出中美市场的民生美股不同动态。
那么,证券未来A股的去脉表现将如何持续?需要关注哪些因素?
首先, A股跑赢美股的跑赢情况通常在何种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一般而言,A股的民生美股稳定性相对低于美股,从20世纪90年代起,证券A股在约41%的月份跑赢美股。其中,单纯出现A股上涨而美股下跌的情景占比约为18.5%。在A股和美股共同上涨的条件下,A股的胜算更大,数据表明同涨时A股的跑赢概率为54%,而同跌时仅为28%。
为更准确地衡量A股与美股的历史表现,我们以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上证综指相对于标普500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二是通过扩散指数衡量过去12个月A股的胜出情况(大于0表示A股在更多月份表现优于美股)。根据这些标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A股跑赢美股的阶段主要有10段。从历史数据看,剔除早期波动较大的阶段,A股在7个主要阶段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0个月,最高的相对超额收益率达到58%。
其次,探讨跑赢区间的主要因素,A股收益率的变化主要源于PE和EPS。历史数据显示,估值变动在A股的涨跌中起到主导作用。行业表现方面,整体普涨在主动跑赢行情中较为常见,200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机械、金融、军工和计算机等行业在这些阶段表现优异。
第三,每轮A股跑赢的起点和终点因经济周期而异。尽管A股多发生在经济向上的阶段,但在美国经济放缓或市场泡沫破裂时,A股仍有机会跑赢。同样,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影响行情的走向。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及美元强势可能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和资产价格波动。
被动跑赢通常与美股的“麻烦”相关,例如2022年的美股剧烈调整,也导致A股相对“跑赢”。而跑赢行情结束的原因可能是A股涨幅减弱或美股反弹。
展望未来,当前这一轮A股的跑赢始于2025年6月,虽然扩散指数曾为负,但在8月回升至0,这意味着近期跑赢的主要依赖个别月份的表现。接下来的9月和第四季度将非常关键。如果能够维持相对收益,基于历史经验,A股的跑赢行情可能将持续到明年两会前后。
我们认为本轮A股的上涨及“跑赢”行情并未结束,国内政策仍有应对空间,而市场将可能在“宽松”和“通胀”间摇摆。继续跑赢的情形可能有两种:一是共同降温,但美股调整幅度更大;二是继续上涨,目前看来前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风险提示包括国内经济未达预期、关税扩散导致经济放缓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大。
本文转载自:“川阅全球宏观”微信公众号;XM外汇官网编辑:陈筱亦。